【正確飲水】水放過夜細菌數激增 醫生揭4種水勿飲嚴重可致死

食用安全

發布時間: 2022/02/15 17:00

最後更新: 2022/02/15 18:27

分享:

分享:

在4種狀況下的水絕不能飲用,錯誤飲水更可危害身體,嚴重可致昏迷甚至死亡。

本港正處於疫情高峰期,不少醫生及專家都建議市民應多飲水保持健康、促進新陳代謝,但水也不能亂飲。台灣泌尿科醫生高銘鴻在其Facebook專頁提醒,在4種狀況下的水絕不能飲用,錯誤飲水更可危害身體,嚴重可致昏迷甚至死亡。

最新影片:

1. 水放過夜 / 放多天

無論直接對嘴飲用的瓶裝或杯裝水,口中細菌會直接接觸到水並會在水中快速繁殖,過夜情況下細菌滋生量已相當恐怖,放多天的水則更不應繼續飲用;因此市民留在家中時不要懶惰,建議每日早上都需更換新一杯水。

2. 在高溫下暴曬後的瓶裝水

外出時不少人求方便會選擇買即棄樽裝水。但需注意塑料瓶身在高溫暴曬的情況下會有化學物質被溶解的風險,因此變得不適宜飲用。瓶身的PET塑膠雖屬於低毒性容器,但在炎熱天氣時如經歷暴曬環境,尤其放於車內,溫度可攀升至70度,仍會釋出有害物質,殘留在水中。

3. 運動後突然大量飲水

相信不少人都聽過運動後不要突然灌水。原因是長時間運動後,流汗會令人體稍呈脫水狀態,若立即飲大量水而沒有補充鹽分,會造成體內慢性水中毒,俗稱低血鈉症。嚴重可引致昏迷甚至死亡。

4. 飲用山泉水

山泉水內含大量細菌、寄生蟲甚至水蛭幼蟲等,會對人體造成危害的物質,並難以確定水源是否受過感染。因此郊遊時萬萬不可飲用路上的山泉水。

港人喜愛行山,途經小溪河川可能會用水洗手。「連登討論區」一名網民就運用顯微鏡,放大檢視存活在溪水中的微生物,結果意外發現多種活躍微生物,如變形蟲、草履蟲、棘尾蟲等,呼籲大眾不要飲用山水,或以山水洗手,點擊【下一頁】

點擊睇顯微鏡下放大,存活在溪水中的微生物:

點擊圖片放大
+7
+6

高溫下細菌量激增

台灣TVBS電視台節目曾委託林口長庚臨床毒物實驗室,以4種樽裝飲品作實驗,包括水、果汁、無糖茶及乳酸飲料,逐一開封並飲用,然後無菌棉棒去拭擦瓶口,並將沾有口水的樣本,分別在模擬室溫25°C的環境,以及戶外33°C的環境,放置1.5小時、3小時和5小時,檢測大腸桿菌生長數量。

實測飲品開封後細菌數量增幅。(影片截圖)

結果顯示,飲品樣本放在33°C的的環境下,細菌產生的數量會較多,4種飲品中以乳酸飲料的細菌量增幅最高,可見培養皿中產生了一整塊菌落。而即使飲品不含糖分,在高溫環境下存放,亦容易滋生細菌。

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,外國有研究指,人體的嘴巴有高達約700百種細菌,例如革蘭氏陰性菌、厭氧菌,若樽裝飲品開封後,在放在室溫4至5小時,細菌可能會快速繁殖。

飲品正確保存法

專家建議,飲品最好一次過喝完,假如一次喝不完,飲用時就不要碰觸到瓶口,倒進杯子裏喝,剩下的飲品要冷藏。

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食品與健康科學學系副教授方麗影博士,曾受訪稱樽裝飲品一開封後,會因接觸到周邊環境而附上細菌,但細菌數一般不會很高,需要一段時間才會增長至超標。她建議一般奶類產品開封後,不要置放於室溫多於2小時,除非有冷凍或雪藏,則可放長些時間。

方博士又指,一般來說,飲品最佳存放在攝氏4度的低溫環境,細菌仍會繁殖,只是以較慢程度繁殖,而如果放在室溫中,僅20分鐘內細菌則會以倍數繁殖。由於奶茶含蛋白質成分,令細菌可獲營養而增長繁殖至有食安風險。如飲用不潔的飲品,可能會出現肚痛、腹瀉,甚至嘔吐等症狀。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。

立即下載:https://bit.ly/34FTtW9

責任編輯:張沛